小心!過多攝取這些食物可能讓你變憂鬱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可能忽略了飲食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文將探討一些食物對心情的負面影響,並提供如何辨識食物對情緒的影響、飲食與心情之間的關係,以及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如果你也關注飲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請繼續閱讀。

這4種多吃也沒好處的食物,會讓你心情低落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發生率也逐年攀升。除了心理因素外,飲食也是影響心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食物多吃會讓你心情低落,甚至可能導致憂鬱症的發生。以下就是4種多吃也沒好處的食物,會讓你心情低落。

1. 糖分過高的食物

很多人都知道糖分過高的食物對身體不好,但是卻不知道它對心情也有負面影響。當我們攝取過多糖分時,血糖會急速上升,腦部會分泌大量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和腎上腺素(adrenaline),讓我們感到興奮、快樂。但是當血糖下降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也會隨之下降,讓我們感到焦慮、易怒、抑鬱等負面情緒。

此外,過多的糖分還會抑制腦部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BDNF蛋白質生成,使得腦部無法正常運作。因此如果你想要保持好心情,就要盡量減少攝取過多糖分的食物。

2. 高GI值的碳水化合物

高GI值的碳水化合物指的是那些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並迅速釋放出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當我們攝取這些碳水化合物時,血糖會急速上升並迅速下降,使得我們在剛開始時感到興奮快樂、精神振奮;但是當血糖下降時就會感到焦慮、易怒、抑鬱等負面情緒。

因此如果你想要保持好心情,就要盡量減少攝取高GI值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常見高GI值碳水化合物包括:白米飯、白麵包、甜點、巧克力、蛋捲等。

3. 飽和脂肪

飽和脂肪是一種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呈固態。長期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會增加罹患心臟血管相關疾病(如:高血壓、中風)和癌症(如:大腸癌)的風險;而最近有一項新的研究還發現長期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還可能導致憂鬱。

這項新的研究由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團隊進行,在2017年至2019年間共收集了12,059名參與者資料。他們發現長期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每天超過12克) 的人罹患憂鬱風險比正常人高出44%,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

因此如果你想要保持好心情,就要盡量減少攝取過多飽和脂肪的食物。常見含有高量飽和脂肪的食物包括:豬油、牛油、雞皮、培根等。

4. 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種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並提神醒腦的興奮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如果你長期攝取過多咖啡因(每天超過400毫克),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美國精神科學期刊發表一篇名叫「咖啡因攝入量與抑鬱風險之間存在聯係」(Association of Caffeine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on Risk) 的文章指出:長期攝取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天 的人罹患抑鬱風險比正常人高出66%;而且每增加100毫克咖啡因/天 ,罹患抑鬱風險就增加7% 。

因此如果你想要保持好心情,就要盡量減少攝取過多咖啡因。常見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包括:咖啡、茶類(如:紅茶、青茶) 以及可可類(如:巧克力) 等。

如何識別食物對情緒的影響?

食物對情緒的影響,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但是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那麼你就可以開始懷疑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對情緒產生影響:

  • 情緒波動大
  • 容易感到焦慮、憂鬱
  • 睡眠品質不佳
  • 記憶力減退
  • 無法集中精神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可以先嘗試改變飲食習慣,看看是否會有改善。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一些可能會影響情緒的食物,並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反應。如果你確定自己是因為飲食才產生這些問題,那麼你就需要一點一點地減少攝取量,觀察自己的身體有沒有改善。

飲食與心情之間的關係

飲食與心情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解釋:

1. 生理機制

人體的大腦是由神經元組成,而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遞,就是透過神經傳導物質來完成。而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等。

血清素是一種能夠讓人感到快樂、放鬆、滿足感的神經傳導物質,而多巴胺則是一種讓人感到愉悅、興奮、有動力的神經傳導物質。當我們吃下一頓美味的料理時,大腦會分泌出血清素和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愉悅。

相反地,當我們處於壓力或焦慮中時,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做「皮質醇」的荷爾蒙。皮質醇會抑制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讓我們感到沒有動力、沒有幹勁。

2. 心理因素

除了生理因素外,飲食與心情之間還存在著心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飲食有太多刻板印象:「吃甜食會發胖」、「吃油炸食物會長痘」、「吃高熱量食物會變肥宅」⋯⋯等等。

這些刻板印象不僅容易造成人們對於飲食產生恐懼心理,也可能讓人們產生負面情緒。例如:你本來很想吃一塊蛋糕,但又怕發胖;你本來很想吃一份漢堡,但又怕長痘;你本來很想吃一份披薩,但又怕變肥宅⋯⋯

當你在內心掙扎時,大腦就會分泌出皮質醇。皮質醇不僅會抑制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還會影響你對於美味料理的味覺感知。因此,在選擇飲食時,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平常心、保持正向思考。

怎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指身體和心理的健康,也就是身體和心理的狀態都處於良好的狀態。身體健康是指身體各個器官和系統都沒有疾病,能夠正常工作;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自己、他人和社會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並且能夠適應社會生活。

要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除不良嗜好等。其次要學會正確的壓力管理,因為壓力是現代人最大的殺手,如果無法正確地面對壓力,就會對身心造成傷害。此外還要學會正確的情緒管理,因為情緒也是影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補充營養品是否有幫助?

補充營養品是否有幫助?營養學家認為,如果你的飲食中缺乏某些營養素,那麼補充營養品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是,如果你的飲食中已經包含了所有必要的營養素,那麼補充營養品就不會有任何幫助。

因此,如果你想要補充維生素或礦物質,最好先諮詢專業意見。他們可以告訴你哪些營養素是你的飲食中缺乏的,並且可以提供一些建議,讓你能夠透過飲食來補充這些營養素。

飲食與心情之間的聯絡不容忽視,儘管飲食無法完全解決情緒問題,但合理飲食絕對可以改善心情。保持均衡飲食、遠離過多攝取對心情有負面影響的食物,並搭配適量運動和良好的生活作息,是維護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補充營養品在一定情況下可能有助於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但應謹慎使用並遵循專業建議。希望這篇文章能讓讀者更加註意飲食對情緒的影響,並尋找有效的方式維持心理健康。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健康知匯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盡速前往醫院尋求醫師協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