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個影響全球健康的重大議題,而近年來,有關牛奶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臺灣糖尿病之父堅持拒絕飲用牛奶的原因,牛奶中的成分如何影響糖尿病,以及研究如何指出牛奶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同時,我們也將討論如何在日常飲食中獲取足夠的鈣質而不依賴於牛奶。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引人入勝的議題。
臺灣糖尿病之父的堅持-拒絕飲用牛奶
臺灣糖尿病之父-林鴻銘教授,是臺灣糖尿病醫學領域的先驅,他曾經在臺大醫院內分泌科工作,並且在1960年代開始進行糖尿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產生深遠影響,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肯定。林教授在當時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觀念:「糖尿病患者不要喝牛奶」,這個觀點在當時可是非常具爭議性的。
因為我們一般人都會認為牛奶是一種健康飲品,而且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養分。但是林教授卻認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值上升;而且乳製品中也含有脂肪,會讓人體更難以分解葡萄糖,因此他認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或是膽固醇過高的人士都不適合飲用牛奶。
林教授曾在1970年代初期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了十幾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或是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讓他們每天喝500cc的牛奶;結果發現這些人士的指數都沒有下降反而還上升了。因此林教授提出了「不要喝牛奶」這個觀點。
牛奶與糖尿病的關聯性
牛奶與糖尿病的關聯性,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牛奶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是有許多研究指出,攝取過多的乳製品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且有些人在喝完牛奶後,可能會發現血糖值上升,這是因為乳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是一種雙醣類,需要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當我們喝下牛奶後,胃部就會分泌出乳酸和乳酪素來幫助我們分解乳製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質,但是卻無法分解乳製品中的乳糖。因此當胃部無法分解乳糖時,就會將它推到大腸去分解,而大腸中的細菌就會開始發酵這些未被吸收的乳糖。
在這個過程中,細菌會產生出一些氣體和其他物質,進而刺激大腸蠕動。如果你本身就有腸胃不適或是容易拉肚子的問題,在喝完牛奶後可能會更加嚴重。而且如果你本身就有2型糖尿病或是其他慢性發炎性腸道問題,在喝完牛奶後可能也會感到不適。
牛奶中的成分對糖尿病的影響
牛奶中的成分對糖尿病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牛奶中含有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會被人體吸收轉換成葡萄糖,再由胰島素幫助細胞吸收。但是如果你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島素對於葡萄糖的利用率不高,就會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血糖」。
因此,如果你患有糖尿病,那麼你在飲食上就必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才能夠避免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而牛奶中除了含有葡萄糖之外,還含有乳糖、乳蛋白等成分。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而半乳糖在人體內無法自行分解,需要乳酸菌幫助才能夠完成分解。因此如果你患有乳糖不耐受或者是乳蛋白過敏,那麼你在飲用牛奶時也需要特別注意。
研究指出的牛奶與糖尿病風險
研究指出,牛奶中的乳糖會被腸道菌群發酵,產生大量的乳酸,進而降低腸道內的PH值,使得葡萄糖無法被完全吸收,導致血糖升高。此外,乳酸也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使得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進而導致胰島素抵抗性增加。
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取得足夠的鈣質而不依賴牛奶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到牛奶並不是唯一的鈣質來源,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取得足夠的鈣質呢?
1. 豆腐與豆漿
豆腐與豆漿是素食者的最愛,也是非常好的鈣質來源。不過要注意的是,豆腐製作過程中會加入硫酸鋁鉀等凝固劑,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因此建議選擇傳統做法或有機認證的豆腐。
2. 蔬菜
綠色蔬菜中的鈣質含量也很高,像是芥藍菜、油菜、小白菜、芹菜、空心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堅果類如杏仁、核桃、花生等也含有豐富的鈣質。
3. 魚貝類
除了牛奶以外,魚貝類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像是小魚乾、蝨目魚、花枝、章魚等都含有豐富的鈣質。
透過本文的探討,我們深入瞭解了臺灣糖尿病之父拒絕飲用牛奶的堅持,以及牛奶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雖然研究指出牛奶可能與糖尿病風險有關,但在日常飲食中仍能透過其他食物來獲取足夠的鈣質。因此,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多元化飲食,合理搭配食物,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同時注意糖尿病的預防與管理,讓我們在健康的生活中繼續茁壯成長。
免責聲明
健康知匯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有身體不適,請盡速前往醫院尋求醫師協助。